成语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付诸洪乔

读音(发音): fù zhū hóng qiáo

详细解释(意思):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示例:

第三个字为"洪"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乔"的成语

成语"付诸洪乔"逐字解释

"付"字解释:付〈动〉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同本义 

 付,与也。--《说文》

 付,予也。--《广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付法(传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审问);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

 支付 

 当下付了茶钱。--《儒林外史》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

 托付。委托他人

 付 fù

 ⒈交给,授予,支出~之东流。可~一笑。交~他办。~款给她。

 ⒉量词。

 ①同"副

 ⒋"。

 ②同"服"三~中药。
"诸"字解释: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诸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

 诸zhū

 ⒈各,众,许多~军。~位。~君。~子百家。

 ⒉义同文言中的"之于"("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投~渤海。公~于世。付~实施。

 ⒊义同文言中的"之乎"("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有~?闻~(听说过这件事吗)?

 诸chú 1.蟾蜍。
"洪"字解释:洪〈名〉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同本义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河道陡窄流急之处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宋·苏轼《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明·陆容《菽园杂记》

 河流分道之处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宋·王安石《东江》诗

 姓

 洪 〈形〉

 大。与小”相对 

 洪hóng

 ⒈大~钟万钧(钧三十斤)。革命~流。

 ⒉大水山~暴发。特大~峰。抗~大军。
"乔"字解释:乔 

 (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

 高耸。多用以形容树木 

 乔,高而曲也。--《说文》

 厥木惟乔。--《书·禹贡》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南有乔木。--《诗·郑风·汉广》

 又如乔木世家(指贵族世家。乔木代指贵族、高官);乔松(高大的松树);乔柯(高枝);乔峰(高峰);乔乔(高大的样子);乔竦(高耸);乔干(高高的树干);乔树(高大的树)

 詈词。宋元以后,曲中用乔者甚多,常随文为释,含有坏、窝囊、糊涂、狡猾、怯懦无用等贬义。形容某种恶劣的表现 

 乔才心邪,不来一月。--《

 乔(喬)qiáo

 ⒈高~木(树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柳等)。

 ⒉假、伪~装。~妆打扮。

 ⒊

 乔jiāo 1.骄横放纵。

 乔jiǎo 1.见"乔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