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之一目
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罗之一目
读音(发音): luó zhī yī mù
详细解释(意思):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出处(典故): 《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示例: 一目之罗,不能得鸟,得鸟者~耳。★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
罗之一目成语接龙
目下十行
目不交睫
目不别视
目不忍睹
目不忍见
目不忍视
目不斜视
目不暇接
目不暇给
目不知书
目不窥园
目不给赏
目不苟视
目不见睫
目不识丁
目不识书
目不转睛
目不邪视
目中无人
目乱睛迷
目乱精迷
目交心通
目使颐令
目光如炬
目光如豆
目光如鼠
目光炯炯
目兔顾犬
目击耳闻
目击道存
目别汇分
目动言肆
目定口呆
目怔口呆
目成心许
目指气使
目挑心悦
目挑心招
目挑眉语
目攋耳染
目断魂销
目断鳞鸿
目无三尺
目无下尘
目无余子
目无全牛
目无尊长
目无法纪
目无王法
目染耳濡
目治手营
目注心凝
目注心营
目濡耳染
目牛无全
目目相觑
目眐心骇
目眢心忳
目眦尽裂
目眩头昏
目眩头晕
目眩神摇
目睁口呆
目睫之论
目睹耳闻
目瞪口僵
目瞪口呆
目瞪口张
目瞪口歪
目瞪口结
目瞪心骇
目瞪舌强
目瞪舌彊
目瞪舌挢
目知眼见
目空一世
目空一切
目空余子
目窕心与
目若悬珠
目见耳闻
目语额瞬
目达耳通
目迷五色
目送手挥
目逆而送
目酣神醉
目量意营
目食耳视
成语"罗之一目"逐字解释
"罗"字解释: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罗,以丝罟鸟也。--《说文》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诗·王风·兔爰》 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韩非子·难三》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曹植《野田黄雀行》 又如罗尉(捕鸟的网);罗落(截捕禽兽的用具);罗弋(捕鸟的工具) 轻软的丝织品 遍身罗绮。--宋·张俞《蚕妇》 湿罗幕。--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红罗复斗帐。--《玉台新咏·古诗为 罗(羅)luó ⒈捕鸟的网~网。 ⒉张网捕捉~雀。 ⒊招请,搜集~致。收~。~天下之士。 ⒋排列,散布~列。星~棋布。 ⒌稀疏而轻软的丝织品~衫。~扇。 ⒍一种细密的筛子绢~。铜丝~。 ⒎用罗筛东西~面。 ⒏量词。十二打(144个)为一~。 ⒐同"脶"。手指纹。 ⒑ ⒒ ⒓ 罗luo 1.语气词。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一"字解释: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目"字解释: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目 目mù ⒈眼睛~不暇接。有~共睹。 ⒉看众~睽睽。众~昭彰。 ⒊孔,网眼网~。纲举~张。 ⒋名称,标题~录。书~。题~。 ⒌条文,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大纲细~。 ⒍ ⒎ ⒏ ⒐ ①射击、攻击或寻找的对象对准~标。 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奋斗的~标。 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