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穷二白
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一穷二白
读音(发音): yī qióng èr bái
详细解释(意思):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出处(典故):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十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示例: 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迅速改变‘~’的面貌。★陶铸《松树的风格》
一穷二白成语接龙
白丁俗客
白云亲舍
白云孤飞
白云苍狗
白兔赤乌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白华之怨
白发丹心
白发千丈
白发朱颜
白发红颜
白发苍苍
白发苍颜
白发青衫
白叟黄童
白圭之玷
白天见鬼
白头不终
白头之叹
白头偕老
白头到老
白头如新
白头相守
白头相并
白头而新
白屋之士
白屋寒门
白山黑水
白帢青衫
白往黑来
白手兴家
白手成家
白手空拳
白手起家
白旄黄钺
白日上升
白日作梦
白日做梦
白日升天
白日绣衣
白日衣绣
白日见鬼
白日青天
白日飞升
白水鉴心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白浪掀天
白玉微瑕
白玉无瑕
白璧三献
白璧微瑕
白璧无瑕
白璧青蝇
白白朱朱
白眉赤眼
白眼相看
白纸黑字
白色恐怖
白草黄云
白藋同心
白虹贯日
白蚁争穴
白蜡明经
白衣公卿
白衣卿相
白衣宰相
白衣秀士
白衣苍狗
白袷蓝衫
白话八股
白雪皑皑
白雪阳春
白雪难和
白面书生
白面书郎
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白饭青刍
白首一节
白首不渝
白首为郎
白首之心
白首北面
白首同归
白首如新
白首相庄
白首相知
白首穷经
白首空归
白首齐眉
白驹空谷
白驹过隙
白骨再肉
白骨露野
白鱼入舟
白鱼登舟
白鱼赤乌
白黑不分
白黑分明
白黑颠倒
成语"一穷二白"逐字解释
"一"字解释: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穷"字解释: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 穷(竑)qióng ⒈不得志,不显贵,跟"达"相对~不失义。 ⒉阻塞,不通,走投无路,跟"通"相对日暮途~。追~寇。 ⒊生活、处境困难~苦。~困。~则思变。 ⒋尽,完结理屈词~。无~无尽。 ⒌极端,彻底推究~凶极恶。~根究底。 穷gōng 1.身体。
"二"字解释: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 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
"白"字解释: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