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踟蹰不前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踟蹰不前
读音(发音): chí chú bù qián
详细解释(意思):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出处(典故):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示例: 无
踟蹰不前成语接龙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前仆后继
前仆后踣
前仰后合
前俯后仰
前倨后卑
前倨后恭
前功尽废
前功尽弃
前功尽灭
前功皆弃
前古未有
前古未闻
前合后仰
前呼后拥
前因后果
前尘影事
前度刘郎
前庭悬鱼
前徒倒戈
前怕狼,后怕虎
前怕龙,后怕虎
前思后想
前所未有
前所未闻
前挽后推
前无古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前歌后舞
前目后凡
前瞻后顾
前程万里
前街后巷
前襟后裾
前覆后戒
前言不搭后语
前言往行
前误则
前赴后继
前跋后痜
前车之鉴
前车可鉴
前辙可鉴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第一个字为"踟"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蹰"的成语
成语"踟蹰不前"逐字解释
"踟"字解释:踟 (形声。从足,知声。踟蹰。本义徘徊不进,犹豫)行不进也 踟蹰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踟蹰不知所措 也作踟躇” 踟 chí 【踟蹰不前】拿不定主意,不敢前进。 踟chí ①徘徊犹豫步~蹰于山隅。 ②相连的样子。
"蹰"字解释:蹰躇 蹰躇畦苑处罚,游戏平林。--《后汉书》 蹰chú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前"字解释:前〈动〉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謵朋前马。 前qián ⒈跟"后"相对 ①〈表〉方向,方位~方。~面。床~。高楼~。向~走。 ②〈表〉时间~天。~年。~些时候。史无~例。 ③〈表〉次序~排。~六名。 ⒉行进~进。勇往直~。 ⒊ ⒋ ⒌ ⒍ ①前面的路程。〈喻〉未来的境遇、成就展望~程,灿烂辉煌。 ②旧时指读书或官吏企图求取的功名职位。 ⒎ 前jiǎn 1.浅黑色。参见"前樊"。 2.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