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半粟

成語:一絲半粟

成語辨析:

近義詞:

點滴之功

杯水車薪

微不足道

反義詞:

豐衣足食

堆積如山

綽綽有餘

押韻詞:

粟粒

毫釐

成語出處及歷史背景:

「一絲半粟」這個成語源自清代作家吳敬梓的名著《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故事中,主人公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兒子未能盡到孝道,只能消耗父親辛苦積累的微薄家產的失望和自責。這個成語因此成為形容微小財物或經濟貢獻的代名詞,強調的是物質上的貧乏和缺乏積累。

成語典故詳述:

在《儒林外史》的情節中,主人公提到兒子沒有能力為自己賺取足夠的生活費用,甚至連一點點食物都無法自給,這讓他感到羞愧,因為他的兒子竟然要依賴他那僅有的微薄財產來維持生計。這裡的“一絲半粟”不僅是實際的糧食,也象徵著生活的艱難和經濟上的拮据。這個典故揭示了當時社會背景下,個人尤其是家庭經濟狀況的重要性,以及對家庭教育和個人責任的深刻反思。

吳敬梓通過這個典故,不僅刻畫了人物性格,也借此寓言般地傳達出人生的不易和對傳統美德的呼喚,即子女應懂得感恩和自立,不能只依賴父母的辛勤勞動。

延伸含義與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一絲半粟」這個成語常被用來批評那些不懂得珍惜和努力的人,或者形容一個人的經濟狀況極度緊張。同時,它也可以提醒人們即使面臨困難,也要堅韌不拔,積極尋求改善,而不是一味依賴他人。

成語語法

一絲半粟這個成語源自於中國古代的經濟和農耕文化,它由兩個詞組成,”一絲”象徵極微小的量,而”半粟”則代表少量的糧食。整體來講,這是一個形容詞組,通常用於描述非常微不足道的東西或者非常節儉的生活方式。在句子中,它可以作為修飾詞,用以強調某個行為或情況的細微和稀少。

成語結構

成語“一絲半粟”是由兩個漢字詞組成的,其中“一絲”表達極度細微,而“半粟”則代指極少量的糧食。這兩個詞之間沒有實質上的連接詞,但通過語境可以理解為一個完整的概念,表示極端節省或微小的程度。

成語用法

用法示例

1. 形容物質條件極端貧困
在那戰亂年代,他們一家只能過著一絲半粟的日子,掙扎求生。

2. 比喻節儉生活
她總是說,節儉是財富的守護者,她過著一絲半粟的生活,積蓄著未來的希望。

3. 形容細微差異或微不足道的貢獻
他的幫助雖然只是一絲半粟,但對困難中的她來說卻意義重大。

搭配詞語

– 極端節儉:形容人生活非常節省,僅足夠維持基本生活。

– 資源匱乏:形容物資或資源非常缺乏,連一絲半粟也難以獲得。

延伸討論

一絲半粟這個成語,不僅反映了古人對於物質生活的珍視,更體現了一種勤儉持家、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在現代社會,我們仍可從這個成語中學習到珍惜資源、勤勞節約的美德。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