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兩失

成語:一舉兩失

一舉兩失,這是一個中文成語,源自於漢語,常見於描述在做一件事情時,原本希望達到兩個目標,卻因為處理失當而反而失去了兩樣東西。這個成語的含義強調的是行動的失衡和後果的不可預料,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辨析

近義詞:

一石二鳥 意指一舉多得,看似好處多多,但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
顧此失彼 形容無法同時顧及兩方,容易導致失誤
反面教材 雖有警示作用,但也可能產生相反效果

反義詞:

一箭雙鵰 原意指一箭射中兩隻雕,比喻一举两得,這裡的反義詞即是一舉兩失
事半功倍 形容效率高,結果好,與一举兩失形成對比

押韻詞:

得不償失、貪小失大、因小失大

成語出處

這個成語的具體出處不易追溯到某個特定的書籍或歷史事件,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智慧思維。在文學作品和日常對話中,人們常常用它來警示或提醒他人做事要考慮周全,避免因過度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導致其他方面的損失。

成語典故

很久以前,有一個農夫,他想在田裡種兩種作物以增加收入。他計劃在同一片土地上交替種植糧食和蔬菜。起初,他的計劃似乎不錯,因為糧食的收穫可以賣錢,而蔬菜則可以自家食用。然而,當他開始實施時,他發現管理兩種作物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由於土壤輪作的問題,兩種作物的品質都沒有得到最好的發展。

農夫忙於照顧每一種作物,卻忽略了其中的平衡,結果兩種作物的收穫都不如預期。這個故事就成了「一舾兩失」的典故,告訴人們在追求目標時,必須全面考慮各個方面,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期影響。

一、成語語法

“一举兩失” 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於古文,由「一举」和「兩失」兩個部分組成。這個成語屬於連綿詞,意思是做一件事卻同時造成兩個失誤或損失。它通常用來形容人在行動或決策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帶來了相反的後果。在語法上,這兩個詞之間並無特定的連接詞,直接以並列形式呈現,但通過上下文表達出相對立的兩個方面。

二、成語結構

“一举兩失” 的結構非常簡單,由兩個部分構成:

「一举」 這部分表示一次行動或行為。
「兩失」 這部分強調的是這個行動或行為導致的兩個損失或失誤。

三、成語用法

1. 詞義解釋:當描述某人的行為或決定導致意想不到的雙重損失時,可以使用「一举兩失」。例如:他在投資股市時,因為貪心過度,一举兩失,既損失了資金,也錯過了其他更好的機會。
2. 修飾語使用:為了強調失敗的程度,可以使用程度副詞來修飾,如「嚴重一举兩失」或「輕率一举兩失」。例如:他的輕率行為,結果嚴重一举兩失,不僅影響了個人名聲,還讓整個團隊陷入困境。
3. 反面例子:可以用來警示他人避免犯同樣錯誤。例如:前車之鑑,我們在處理問題時要謹慎,以免一举兩失。
4. 正面運用: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用來指出看似負面的行動實際上有意外的好處,這種情況下需加注解。例如:雖然這次冒險風險很大,但最終我們一举兩得,不僅解決了問題,還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5. 比喻義:在文學或日常對話中,「一举兩失」也可能被用作隱喻,形容一次行動或多個決策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他的計劃一举兩失,不僅達到了預期目標,還啟發了新的思路」。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