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

成語辨析

七月流火

這個成語源自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中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在現代漢語中,通常被誤解為炎熱的夏天,但實際上,它的本意是指夏末秋初時節,天氣逐漸轉涼,夜晚天空中的大火星(心宿二)開始從東方升起後的西方落下,象徵著暑熱的消退。

近義詞:

– 秋高氣爽:同樣形容秋季天氣清朗,涼爽宜人。

– 金風送爽:秋風帶來了涼爽,與“流火”描述的季節轉換相似。

– 霜降將至:表示秋末天氣逐漸冷凍,接近霜降節氣。

反義詞:

– 暑氣蒸人:形容夏季極端炎熱。

– 烈日炎炎:強調酷熱無比,與“流火”的涼意相反。

– 寒冬臘月:形容非常寒冷的冬季,與“流火”描述的秋末不同。

押韻詞:

– 火紅晚霞(與“火”押韵)

– 落葉紛紛(與“火”或“流”押韵)

成語典故

《詩經》中的這句話,原意並非直接描述天氣的酷熱,而是通過天文象徵來表現農事時序的轉換。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依賴天象來安排生活,大火星的運動是農作物收穫和準備冬衣的重要參考。農曆七月,大火星開始西沉,人們知道秋天來臨,暑熱將減輕,是開始準備寒衣的時刻。詩中提到的“九月授衣”,就是指婦女們開始製作冬天的衣服,為寒冷的季節做準備。

因此,當我們今天說“七月流火”,除了文學上的意象外,還包含了一種對時間流逝和季節更替的感慨,提醒人們事物都在不斷變化之中。現代人引用這個成語時,往往帶著一種從炎熱轉向寧靜涼爽的意味,而非嚴格的天氣描述。

成語:七月流火

一、成語語法

“七月流火”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詩經·大雅·公劉》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形容夏末秋初時節,天氣逐漸轉涼,夜晚的火星(金星)從西方落下,象徵暑熱消退。這個成語的語法結構簡單,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時間描述「七月」,二是象徵季節更替的自然現象「流火」。它通常作為一個四字短語使用,用以引申為時令轉換或事物發展的過程。

二、成語結構

“七月流火”的結構形式非常典型,屬「主謂結構」。”七月”是狀語,交代時間背景;”流火”是謂語,表達了特定的自然現象。整個成語通過時間和景象的聯繫,形象地展現出季節的變遷,富有詩意。

三、成語用法

1. 本義應用
這個成語常被用來描述夏天過後的涼爽氣候,如:「七月流火,人們紛紛穿上了長袖衣服,享受著秋風的微涼。」

2. 比喻義應用
在文學作品中,”七月流火”也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某個過程的終結或變化,例如:「他的事業在經過一番熱潮後,如同七月流火,進入了新的篇章。」

3. 引申義
這個成語還可以引申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比如:「隨著歲月如流,七月流火的日子已經遠去,我們都已不再是那個少年。」

4. 修辭手法
在詩歌或散文中,”七月流火”作為象徵,可以增強語言的韻律美,如:「七月流火,照亮了她心中對未來的期待,也點燃了奮鬥的火焰。」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