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

成語辨析

近義詞:

文不加點:形容文章一氣呵成,無需修改,形容才思敏捷,書寫流暢。

倚馬可待:形容文思迅速,即坐馬上也能立即寫出文章,形容才情出众,應對自如。

筆走龍蛇:形容書法或文章行云流水,才思過人。

反義詞:

呆頭呆腦:形容智力遲鈍,反應緩慢,缺乏才智。

束手無策:形容面對問題無計可施,缺乏應變能力。

冥思苦想:指費盡心思去思考,與才思敏捷相反。

押韻詞:

資料豐富 / 才華洋溢 / 敏捷如飛 / 聖賢風範

成語出處

七步之才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一书,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所编纂,讲述的是魏晋时期曹植的故事。当时曹丕(魏文帝)嫉妒其弟曹植的才华,曾提出一个考验,要他在七步内作出一首诗,以表达对生存环境的感慨,这便是著名的“七步诗”。

成語典故

曹植是曹操与其妾甄嬪所生,因其才情横溢,深得父亲曹操宠爱,但在曹丕即位后,曹植因为政敌的地位和父亲去世后的猜忌,经常受到排挤。这个典故发生在一次宴席上,曹丕命曹植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如果做不到,将会有严厉的处罚。曹植闻此要求,即兴吟出那首著名的“煮豆燃萁”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落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煮豆为比喻,隐喻兄弟间的骨肉相残,表现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和对当局困境的巧妙讽刺。曹丕听了诗后深感内疚,诗中对兄弟相残的悲伤情感触动了他的心弦。

曹植的七步之才,成为后世赞美才思敏捷、机智应变的典故,人们常以此来形容那些能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出色作品的人,强调其卓越的创作能力。

成語:七步之才

一、成語語法

“七步之才”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一个量词组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以「之」作为连接词,将「七步」「才」紧密相连,形容某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或诗才。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才思敏捷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成語結構

“七步之才”的结构简明了了,可以拆解为:
1. 主语:无固定,通常指代具有这种才能的人。
2. 复合谓语:「有」(含义)+ 「七步之才」(特质)。
3. 表示范例的量词:「之」(加强语意)+ 「才」(才华)。
4. 整体结构:「某人 + 有 + 七步之才」。

三、成語用法及範例

1. 正面应用
– 在文学领域,当我们想要赞扬某人即兴创作的能力时,会说:“他真是个七步之才,仅在片刻间就吟出了一首绝妙的诗篇。”
– 在评论历史人物时,我们可能会提到他们的聪明才智:“曹操虽身处危难,仍能七步成诗,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2. 反面或讽刺用法
– 如果用来嘲讽某人过于自大或者吹嘘自己的才华,则可能会说:“他自称七步之才,却总是空谈不实,让人失望。”

3. 比喻和延伸
–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的出色能力,如:“在压力下,他展示了七步之才,迅速解决了棘手的问题。”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