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竅玲瓏

成語辨析:

近義詞:

– 精明剔透:形容心思細膩,洞察事物;
– 聰明伶俐:聰慧且反應敏捷;
– 明察秋毫:對細微之事有深刻理解;
– 心思縝密:思考周到,細節把握得當;
– 無懈可擊:沒有破綻,無可挑剔。

反義詞:

– 笨拙遲鈍:形容動作或思考遲緩,不敏銳;
– 直筒子脾氣:行為單純,缺乏變通;
– 粗枝大葉:做事粗略,不注重細節。

押韻詞:

– 聰明才智
– 琢磨透徹
– 絆腳石

成語出處:

「七竅玲瓏」這個成語出自明朝的小說《封神演義》。在書中,比干因直言極諫而得罪了商朝君主商紂王,紂王為了試探比干是否真的有「七竅玲瓏心」(即心思特別細密),殘忍地命人剖開他的胸膛,發現他的心果然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每個洞口都精巧如玉,表現出其非凡的智慧。然而,這並非實際歷史事件,而是文學創作中的虛構情節。

成語典故:

在《封神演義》的故事中,比干因其忠誠和聰明才智聞名,被譽為賢臣。他的心因為天生異狀,被描述為有七個洞口,每一個都能反映出他的智慧與洞察力。比干在得知自己被陷害後,仍然能保持清醒,甚至在路上與路人交流,這被視為他雖受傷重,但精神依然堅毅,直到知道自己無心便會死去,才意識到自己的悲慘遭遇。這場事件雖然悲壯,但也成為了一個寓意著忠誠、智慧與勇氣的象徵。

在後世的文學和文化中,「七竅玲瓏」被廣泛用作形容人的思維敏捷、心思細膩,以及對事物的透徹理解。然而,由於其源自一部神話小說,現實中並不存在這樣的生理特徵,它更多地被視為一個文學修辭,而非現實生活的具體描述。

一、成語語法

“七竅玲瓏”這句成語源自於古代文學,形容人的頭腦或心思非常敏銳,聰明伶俐。在中文語法中,它是一種四字格固定搭配,由兩個並列的三字詞組成,其中「七竅」象徵人的五官和兩耳,代表全面;「玲瓏」則形容事物精巧,細膩。這種結構方式在許多成語中很常見,例如「八面玲瓏」、「小巧玲瓏」等,都遵循了這種並列且形象化的形式。

二、成語結構

1. 前半部分(主詞):”七竅” – 喻指人的五官和聽覺,通常不作為具體的人或物的稱呼,而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現。

2. 後半部分(形容詞):”玲瓏” – 形容事物精巧、細膩、機靈,這裡用來形容人的心思或頭腦。

三、成語用法及範例

1. 比喻修辭
“七竅玲瓏之人” 通常用來描述一個聰明、機智、心思縝密的人物,如:“他的分析總是入木三分,真是一個七竅玲瓏的智者。”

2. 形容智力
在描述一個人的智慧時,可以直接說:“他對各種問題解決起來總是七竅玲瓏,讓人佩服。”

3. 引申義應用
這個成語也可以延伸到某個事物設計巧妙,如:“這部機器設計得七竅玲瓏,運作起來毫不費力。”

4. 反義與對比
可以用來對比某些愚笨或遲鈍的人,如:“她雖然年紀大,但心思仍舊七竅玲瓏,與那些暮氣沉沉的人形成鮮明對比。”

5. 修辭效果
因為成語本身的美學價值,用在詩詞、文章中往往能增強表達的力度和韻味。

總的來說,“七竅玲瓏”這句成語以其獨特的結構和豐富的意象,展現出中文語言的深奧和精煉,是中國文化瑰寶之一。理解和恰當地使用它,能夠讓你的語言更加豐富多彩。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