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魄悠悠

成語辨析

近義詞:

1. 三魂顛倒

2. 魂飛魄散

3. 精神恍惚

4. 心驚膽戰

5. 恐懼至極

反義詞:

1. 安神定氣

2. 靈魂安詳

3. 心如止水

4. 平靜無波

押韻詞:

– 魄消魂散 (與「悠悠」押韵)

– 思緒無常 (與「悠悠」押韻)

成語出處

「七魄悠悠」出自明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全傳》第一回,原文為「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描述了某個角色在驚恐中的精神狀態。這個成語自此成為文學作品中表達驚慌失措或精神崩潰的一種常用修辭手法。

成語典故

據《抱朴子·地真》記載,東晉道士葛洪認為要達到通神的境界,需要對身體和精神進行深度調控,其中包括理解自身的三魂七魄。七魄包括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秽和臭肺,每魄代表一種特定的能量或意識層面。在《雲笈七簽》卷五四中,這些概念被進一步細分和闡述。

在《水滸全傳》中,當提到「七魄悠悠」時,通常是在強調某人遭遇驚人之事,導致其心靈深受打擊,無法保持平常心態,甚至可能引發幻覺或精神上的失衡。例如,當強盜對寇員外施以暴力,寇員外被嚇得魂不附體,「七魄悠悠」正是這種情景的象徵。

成語語法

“七魄悠悠”這是一個四字成語,源自中国古代哲學觀念,形容人的精神或情感深沉而綿長,帶有淡淡的哀愁或超脫的意境。這個成語在句子中通常作為一個形容詞,用來修飾人物的狀態或心境。它通常不作為獨立的主謂結構出現,而是與名詞或動詞結合,以表達更為豐富的意象。

成語結構

“七魄”一詞來源於道教,指的是人的七種精神或魂魄,象徵著人的精神層面。”悠悠”則形容狀態持續不斷,深遠無盡。所以,”七魄悠悠”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定語 “七魄” 和狀語 “悠悠”,它們共同構成一個表達內在情緒和狀態的複合成語。

成語用法及範例

描述心境 當一個人在深思熟慮或者沉浸在某種情緒中時,可以用”他的眼神七魄悠悠,仿佛在回憶遙遠的故事。”
比喻抽象概念 作家在描繪人生哲理時,可能會寫到:”人生的苦楚如七魄悠悠,纏繞在心頭,難以擺脫。”
描繪歷史滄桑 古代的詩詞中,詩人會用”江山如畫,七魄悠悠,英雄已逝,只留下歲月的痕跡。”
抒發離別之情 “夜色裡,他望着遠去的朋友,心中七魄悠悠,那份深深的不捨化作無言的歎息。”
描繪靈魂的孤獨 “在寂靜的夜晚,她獨自坐在窗前,月光灑下,七魄悠悠,顯得格外孤單。”

雖然”七魄悠悠”這個成語並不常見於現代日常對話中,但在文學創作、詩詞歌賦或者探討古代哲學的場合,它能增添一種獨特的氛圍和深度。使用時,應確保情境與主題相符,以免顯得突兀。

總結來說,”七魄悠悠”是一個富含哲理和情感色彩的成語,通過其特殊的結構和用法,可以生動地表達出人的精神狀態和情感波動。在適當的語境中,它可以成為文字藝術中的一抹亮色。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