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其意

成語辨析:

近義詞:

1. 二三其德:同樣表示心意不定,行為不一,多指道德品質上的不忠誠。

2. 三心二意:專指心思不定,沒有決心,對事情沒有專注。

反義詞:

1. 一心一意:專注無二,毫不動搖地做一件事。

2. 专心致志: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沒有分心。

押韻詞:

在中文中,由于成语一般不直接作为押韵词使用,但可以用在对联或诗词中,如“言行不一,二三其德;志向坚定,一心一意”。

成語出處:

「二三其意」這個成语源自《三国志》卷十,原文出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的一段记载,描述的是东汉末年袁绍的行为。原文提到他在外宣称抵御敌人,内心却怀着求饶的念头,最终因表里不一,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动摇和背叛。

成语典故:

據史書記載,袁绍在與曹操對抗時,表面上為了國家大義而出兵抵抗,但實際上他內心恐懼失敗,希望得到曹操的寬恕。然而當戰事進行時,袁绍因為內心的猶豫和搖擺不定,導致部下“屠各”(北方少數民族)也對他產生了不信任,他們在關鍵時刻背離了他,這體現了袁绍的「二三其意」,即心意不定,無法團結一致。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關鍵時候意志不堅,不能做出明確決斷,或是行為不一致,讓人難以信任。它常用於批評那些在關鍵時刻立場不穩、反復無常的人。

例如:

“他對待工作總是二三其意,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朋友間的承諾若不能堅守,就會失去彼此的信任,這就是二三其意帶來的惡果。”

總的來說,「二三其意」是一個強調忠誠度和堅定性的貶義成語,用來警示人們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一致的態度,才能獲得成功和信賴。

成語:二三其意

成語語法

“二三其意”這四個字組成的成語,源自於《論語·憲問》中孔子的名言,形容人對某事或某人的態度不堅定,時而改變心意。它是一個動詞短語,常常用來描述行為者的搖擺不定和缺乏決心。在句子中,一般作為謂語或修飾語使用,表示行為者對某一決定或立場有所猶豫。

成語結構

“二三其意”是由兩個數字和一個形容詞組合而成。”二”與”三”都是數字,這裡並非實際數量,而是象徵性的,代表多變和不穩定。”其”則為指示代詞,引導後面的”意”,即意念或主意。整體結構為動詞+數字+指示代詞+形容詞,形成了一個強調行為者的內心波動的固定搭配。

成語用法及範例

1. 用於描述行為者
– 在商業合作中,如果你發現對方對簽約的態度二三其意,那就需要進一步確認他們的意願是否明確。
– 她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總是二三其意,讓人摸不透她真正的想法。

2. 用於評價他人
– 他的決策經常二三其意,這樣下去很難取得成功。
– 他的朋友對未來規劃總是二三其意,總是選擇隨波逐流。

3. 用於比喻或寓言故事
– 面對艱難的選擇,他就像那只不斷變換方向的鳥,二三其意,從而導致進退維谷。
– 要當個領導者,必須要有明確的方向,不能像有些人那樣二三其意,讓人無所適從。

4. 用於反諷或批評
– 常說做大事者當有決斷,否則就會出現這種「二三其意」的笑柄。
– 對待學習,我們應該專注,不能總是二三其意,半途而廢。

總的來說,”二三其意”這個成語形象地揭示了行為者內心的矛盾和不確定性,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以強調行為者或他人的行為變化多端或缺乏決斷力。理解其語法結構和用法,有助於更恰當地表達和理解這些含義。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