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兩意

成語辨析

近義詞

1. 三心兩意:與”二心兩意”同義,都表示行為或想法不專一。

2.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不靜,像野馬一樣難以馴服,也暗示著心思不專。

3. 見異思遷:看到新的事物就改變心意,對現有的不忠誠。

反義詞

1. 忠誠如一:形容人對某事或某人非常忠誠,沒有異心。

2. 無二無雜:指沒有其他心思,單純專注。

3. 毫無保留:全心全意投入,沒有分心的可能。

押韻詞

– 欲蓋彌彰

– 堅定如山

– 心無旁騖

成語出處

“二心兩意”這個詞最早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原文中提到晉國大夫卻克對於攻打鄭國的戰爭,態度搖擺不定,表現出了他的二心兩意。這段歷史故事成為了後世描述這種行為的典範。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的卻克(Qū Kè)因為家族紛爭和對權力的渴望,對於攻打鄭國的決定一直猶豫不決。他一方面想擴展晉國的地盤,另一方面又害怕內部矛盾引發更大的危機。當時,他的軍師荀罃(Xún Yīng)勸諫他要統一戰志,不能有二心兩意。卻克最終聽從了荀罃的建議,堅定了攻打鄭國的決心,這才確保了晉軍的勝利。

然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領導者在關鍵時刻必須做出明確的選擇,不能讓自己的心思被多種因素左右。如果領導者不能一心一意,軍隊的凝聚力和戰力就會大打折扣,進而影響到整場戰爭的結果。

成語:二心兩意

一、成語語法

“二心兩意”這個成語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並列的雙音詞組成,「二心」和「兩意」相輔相成,表達一個人心思不專、搖擺不定的狀態。在句子中通常作為謂語或修飾語,用來描述某人的行為或情感不專一。它沒有固定的搭配或特殊的語法結構,直接作為一個形容詞或動詞短語使用。

二、成語結構

“二心兩意”的結構非常簡單,由兩個部分組成:

“二心”:源自於《論語·顏淵》中「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吾豈無二心哉?」的「二心」,意指對善惡、忠誠或愛情等有所偏愛或懷疑。

“兩意”:這部分是雙重的意思,強調心思不一致或多餘的念頭,可以指同時對兩個事物持有不同的想法或意見。

整體結構為「ABAC」形式,這種形式在中文成語中比較常見,但並非所有「ABAC」形式的成語都是固定搭配,「二心兩意」就是一個例子。

三、成語用法及範例

用法
– 作為形容詞:可以直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或行為表現,如:他對工作總是二心兩意,難以讓人放心。
– 作為修飾語:可以用來修饰人的情感或行為,如:她的態度二心兩意,讓人捉摸不定。
– 也可作為動詞短語:用來說明某人行為上的搖擺不定,如:他對於選擇未來職業總是二心兩意,無法決斷。

範例
– 他對待感情總是二心兩意,讓人難以信任。
– 她對於這次旅行的決定,總是二心兩意,始終無法決定要去哪裡。
– 在困難面前,他的決策總是二心兩意,讓團隊陷入了困境。

總的來說,”二心兩意”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心思不專,猶豫不決的情況,用於批判或警示那些行為或思想不堅定的人。在閱讀或書寫時,要根據上下文恰當地使用,以表達出適當的意境。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