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三心

成語:二意三心

成語辨析:

近義詞:
– 二心三意:與「二意三心」同義,形容人的心思不專一,對事物持有兩種或多種不同的想法。
– 三心兩意:指心思不專,猶豫不決,有兩個以上的念頭。

反義詞:
– 全心全意:形容一心一意,沒有任何保留,專注於一件事上。
– 坚定不移: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押韻詞:
在現代漢語中,由於成語並非嚴格遵循押韻,所以通常不會特別強調押韻。但若要創造一個相關的押韻詞,可以考慮如「決心如鐵」或「專一無疑」等,它們在情感色彩和語境上與「二意三心」形成對比。

成语出處:

「二意三心」這個成语出自元朝戲曲家楊梓的作品《豫讓吞炭》。這部戲取材於古代歷史人物豫讓的故事,豫讓為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多次改變自己的身份,最後甚至打算以刺殺趙襄子的方式完成對智伯的忠誠。豫讓在戲中表現出極其堅定的忠誠,反對那些意志不堅、心存二念的人,這成為了後人形容人心不一的典範。

成语典故:

在元朝的《豫讓吞炭》劇中,豫讓曾對朋友說:“我怎肯二意三心,背意忘恩,有始無終。”這句話揭示了他的決心和對於信義的執著,與當時戲劇中的主角形象形成了鮮明對照。豫讓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如果對某個目標或人產生二心,就可能導致行動上的遲疑和失敗。因此,「二意三心」成為了一個常見的修辭,用來批評那些行為舉止不果斷、缺乏決心的人。

戲曲中的這一幕被廣泛傳頌,使「二意三心」這個詞彙深入人心,成為描述行為不堅定、缺乏一致性的重要語彙。到了後世,人們不僅用它來評論個人,也常常用於教誨或批評那些在工作、學習或者關係中缺乏單純和專注的情況。

總的來說,「二意三心」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歷史背景的成語,不僅反映了古代人們對於誠信與忠誠的崇尚,也成為了一個警示人們應當堅定信念、專注行事的道德教訓。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這個詞語所蕴含的強烈反諷和勸諫意味。

一、成語語法

“二意三心”是一個四字成语,由兩個形容詞組成,通常用來描述人對某事持有兩種不同的心思或者不專注、搖擺不定的情況。在語法上,它作為一個連綿詞,結構簡單,沒有主謂結構,主要用作修飾詞或插入語,來強調行為者的內心狀態。

二、成語結構

“二意三心”由兩個部分組成:
1. “二意”:表示心思或意見的分歧,有兩個不同的意向。
2. “三心”:指有三個心,常引申為不專一、三心二意,強調內心的猶豫不決。
兩部分並列,形成整體的成语,表達出一種矛盾或不確定的心理狀態。

三、成語用法及範例

1. 用法
– 這個成语主要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態度不堅定,對事情缺乏決心或忠誠,如對某個決定、任務或關係持有矛盾的態度。

2. 範例
– 她對這份工作總是二意三心,導致效率不高,讓主管很頭痛。(這裡形容工作態度不穩定)
–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他卻表現得二意三心,讓人質疑他的決策能力。(指在重要關頭猶豫不決)
– 請你專心學習,別總是二意三心,這樣才能有所進步。(提醒對方要專注,不可三心兩意)

3. 延伸應用
– 在感情關係中,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表現出二意三心,可能會讓對方感到不安和受傷。
– 學習或工作上,缺乏二意三心的精神,往往能更快地達到目標。

### 注意事項:
– “二意三心”這個成语多含譴責或建議意味,一般用於批評那些行為不果斷、無法下決心的人。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