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

成語辨析:

近義詞:

1. 借刀殺人:這個成語與「二桃殺三士」相似,都指利用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直接动手。

2. 於無聲處聽驚雷:雖非直接相關,但兩者都暗示在看似簡單或不顯眼的情境中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

反義詞:

1. 自食其果:與「借刀殺人」相反,表示行為的直接責任歸咎於自己。

2. 和衷共濟:形容團結合作以共同度過困難,與因競爭而自相殘殺形成對比。

押韻詞:

– 總是難防的危機(對應「二桃」的韻腳)

– 動機深藏的殺機(對應「殺三士」的韻腳)

成語出處:

「二桃殺三士」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見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二》。這則故事講述的是齊景公時期,齊國有三位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他們以勇猛聞名,連齊景公也对他们敬畏三分。有一次,齊景公為了試驗他們的忠誠和節制,故意用兩個桃子作為賞賜,讓他們三人分享。因為桃子的數量不足以滿足他們,這三人便因為爭奪桃子而互相嫉妒,最終導致了自相殘殺的悲劇。

成語典故:

故事詳情如下:

齊景公將兩個熟透的桃子拿給三位壯士,說:“這是寡人的賞賜,你們每人一個。”公孫接和田開疆立即接過桃子,感激地向齊景公表示謝意。然而,當他們看到第三個桃子時,古冶子感到被排斥在外,因為他認為自己應當得到更多的榮譽。他質問景公為什麼沒有給他,並說:“臣雖無功,豈可食君之賞?”景公解釋說,那兩個桃子是特意為功臣準備的,並無遺漏。古冶子聽罷,懷疑自己不如兩位同伴,羞愧之下拔劍自刎。公孫接和田開疆見狀,感歎他們之間的友誼被侮辱,為了挽回面子,他們也各自拿起劍,自刎以表達對古冶子的敬意。

這個故事通過三個英雄的自相殘殺,警示後人勿輕視榮譽的分配,以及謹慎處理內部的矛盾和競爭。它強調了領導者在獎勵和管理上要公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動亂。從現代角度看,「二桃殺三士」也被用來形容因小事而引發的嚴重後果,或者指代因為無法調和的嫉妒心而造成的悲劇。

成語語法

「二桃殺三士」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殺」和一個數量詞「二」、「三」組成,結構簡單明了。在語法上,它屬於名詞+數詞+名詞的結構,其中「二桃」作為工具或媒介,「三士」則是受事者。這種結構在古文中常見,用以描述一件驚人的事件或巧妙的計策。

成語結構

1. 主語:通常成語的主語被隱含,這裡可以理解為執行行為的人物。
2. 謂語:「殺」,表達主要動作,顯示事件的核心。
3. 賓語:「三士」,被動對象,指故事中的三個有能力但最終被害的人。
4. 補語:「二桃」,作為動作的輔助,提供情境信息。

成語用法及範例

1. 用法: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利用智謀或手段,以少勝多,誘使對方自相殘殺的高妙策略。它強調的是策略的巧妙和對人性的洞察。
2. 範例
– 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君主田乞為了奪取王位,利用兩顆桃子引誘三位德才兼備的臣子自相殘殺,最終只留下自己。這個故事被稱為「二桃殺三士」,成為權術和陰謀的典範。
–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可以說:「在那個複雜的政治環境中,他用『二桃殺三士』的計策,成功削弱了對手的勢力。」
3. 延伸義義和警示:這個成語同時也警醒人們警惕心機與野心的陰險,強調了道德和正直的重要性。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