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拗眾

一不拗眾

成語辨析

近義詞:無可奈何順應大流從眾心理反義詞:獨樹一幟力排眾議我行我素押韻詞:拗不過風眾意難違

成語出處及典故

「一不拗眾」這個成語源自清代作家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書中在第二十三回詳細描述了一個情境。故事中的玉鳳姑娘,在面對眾人的勸說和建議時,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與大眾意見不合,並且認為自己無法改變這種局面,因此選擇「一不拗眾」,即她決定不單獨抗拒眾人的意見,而是接受並依允。這個成語形象地展示了在某些場合下,個人的力量往往無法與群體相抗衡,強調了協調與合作的重要性。

原文節錄:”玉鳳姑娘此時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說的心裡亂舞鶯花,笑也顧不及了,細想了想,這事不但無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眾,只得點頭依允。”

寓意與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一不拗眾」來形容在做決定或執行某事時,即使個人有不同看法,也會考慮到他人的意見,以達到更好的共識和結果。

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可能需要在某些情況下放棄堅持,以確保團隊的協調和目標的實現。

在社會學上,這個詞反映了社會互動中的從眾效應,強調群體行為對於個人行為的影響。

成語語法

成語”一不拗眾”源自於漢語,由兩個詞組成,「一」表示少數、「不拗」表示無法違抗或拗過、「眾」則指多數。這句成語強調的是在大多數人的意見或決定面前,即使個人有異議,也難以堅持下去。它的語法結構簡單明了,通常作為主謂結構使用,例如:”他雖然不贊同,但一不拗眾,還是選擇接受大家的建議。”

成語結構

成語名稱:一不拗眾

詞語成分:

主詞:個體(他)

謂詞:動作(不拗、拗不過)

目標:眾人(眾)

表達關係:無法違抗或多數意見

成語用法

情境應用:在描述一個情境時,可以用”一不拗眾”來突出當下的情況。例如:“在會議上,雖然小李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想法,但面對全體同事的一致反對,他最終只能接受,因為一不拗眾嘛。”

比喻用法:成語也可以用作比喻,表達在某種力量或趨勢面前,個人的意志無力改變。如:“市場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就算他再堅持,也不得不承認,一不拗眾,他必須調整策略。”

對比表現:用來突出多數意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與”孤掌難鳴”形成對比。比如:“公司的決策通常是一不拗眾,因為集思廣益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注意點

“一不拗眾”強調的是順應大流,而不是完全沒有主見。在實際使用中,要根據具體情境來判斷是否適合這樣表述。

成語中的”拗”有固執、抗拒之意,但在這裡更多是指無法抗拒多數意見。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