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不苟

成語:一絲不苟

成語辨析

近義詞:
精益求精
慎始如終
嚴謹細密
毫髮無遺
反義詞:
敷衍了事
粗枝大葉
隨意草率
掉以輕心
押韻詞:

成語出處

「一絲不苟」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朝作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原文為:“諸葛亮治軍,號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凡事皆能一絲不苟。”这里的“一絲不苟”形容诸葛亮做事认真细致,毫不马虎。

成語典故

在古代,「一絲不苟」的故事主要與諸葛亮的軍事和治國理念有關。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他以卓越的智謀和對工作的極端認真聞名。他不僅在戰略上制定精密的計劃,而且在執行上也嚴格要求,無論大小事務都力求完美,絕不懈怠。例如,他親自監督軍事訓練,每一個細節都親力親為,從不讓士兵們有絲毫偷懶或敷衍的機會。這種對工作的態度,使他的軍隊整齊有序,戰力強大,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諸葛兵法」。

「一絲不苟」的典故,不僅表達了對工作態度的讚揚,也成為後世對於嚴謹、細致、責任感的象徵,成為人們學習和效仿的楷模。

延伸閱讀

在生活中,「一絲不苟」的精神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在學習上,它鼓勵人們對知識的追求要做到深入細膩;在職場上,它要求人們對職責的履行要嚴格遵守規範;在藝術創作中,它倡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這個成語都是對嚴謹、負責品質的肯定。

一絲不苟的語法

成语“一絲不苟”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严谨态度,形容人在做事情时极其认真细致,连最细微的部分也不马虎。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工作态度或作风,含有高度赞扬的意思。在句子中,这个成语可以作为形容词或作状语使用,用来修饰动词或行为。

成语結構

“一絲不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絲”和“不苟”。其中,“一絲”象征极微小,强调细微;“不苟”则表示不马虎,要求严格。整个成语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做事极度认真,绝不敷衍了事的态度。

成语用法

“一絲不苟”可以作為形容詞或狀語使用,用來形容或修飾某人做事的態度。

作形容詞用:

  • 他做事一向一絲不苟,從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作狀語用:

  • 他對工作的一絲不苟,贏得了同事們的尊重。

比喻或誇張表達:

  • 他的畫作,每一筆都一絲不苟,彷彿在說明著他的專注與執著。

成語典故

“一絲不苟”出自明朝楊慎的《升庵詩話》,原句為“文章之事,一絲不苟。”這裡的“苟”,本義為草率、隨便,而在這裡引申為馬虎。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用於讚美人的嚴謹精神。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規矩周詳
執著專注
毫不鬆懈
精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