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兩全

成語:一舾兩全

一舾兩全,這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智慧的成語,其含義是指一次行動或決策既能達到兩個方面的得益,顯現出解決問題時的高明策略和全面考慮。這個詞組中的「舉」指的是舉措、行為,而「兩全」則表示兩個方面都得到妥善處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它來形容一個人或多個人在面對選擇時能夠巧妙地平衡各種利益,使各方都能獲得好處。

成語辨析:

1. 近義詞:

雙管齊下: 指同時做兩件事情,效果更佳。
一举多得: 一次行動獲得多重利益。
虎頭蛇尾: 雖然可能無法完全兩全,但至少有好的開頭。

2. 反義詞:

得不償失: 只顧眼前利益,導致長期損失。
片面追求: 只注重一個方面,忽略了其他重要事項。
非此即彼: 只能選取一方,不能兼顧兩方。

3. 押韻詞:

避重就輕 (bì zhòng jiù qīng): 指輕易避開困難或重負,侧重於選擇輕鬆的一面。
善始善終 (shàn shǐ shàn zhōng): 強調始終如一,做好每一步,與一舾兩全有類似意義。

成語典故:

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追溯到《左傳·宣公十五年》中的一個故事。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公子申公巫臣為了幫助自己的國家,決定與吳國聯姻,將自己的一位女兒嫁給吳王。這樣做表面上看似乎是削弱了楚國的力量,因為他將寶貴的親族資源拱手讓予敵人。然而,實際上,他的聰明之舉確保了楚國與吳國之間的和平共處,為楚國帶來了外交上的支持,避免了直接的武裝衝突。申公巫臣的這種策略被後世稱為「一舾兩全」,成為了一個典範,表達著在複雜情勢下作出明智決策的能力。

成語語法

「一舉兩全」

「一举兩全」是一個四字成语,源自古代汉语,由「一举」和「兩全」組合而成。在语法上,它通常作为动宾结构使用,形容一次行动或决定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具有积极的肯定意义。成语中的「一举」表示一个动作或举措,而「兩全」则强调这个动作或举措的双重收获。例如,「他选择了一举两全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在这里,“一举”是主语的行为,“兩全”是谓语表达的效果。

成語結構

「一举兩全」

「一举兩全」成语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一举」,形容一个举动或行为;二是「兩全」,表示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在句子中,这两个部分通常是并列关系,但重点落在「兩全」上,强调的是一个行动的双重好处。成语的整体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行动(一举)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兩全)”。

成語用法与范例

「一举兩全」

1. 用法说明
– 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或策略,能够同时顾及到两方的利益或者避免产生矛盾。
– 这个成语适合用于描述决策、行动或计划,表明其具有高瞻远瞩和巧妙的设计。

2. 具体范例
情境一:在商业谈判中,甲方代表提出了一项方案,既能满足公司的利益,又能缓和与乙方的关系,可谓是一举两全。
情境二:面对家庭和事业的冲突,小王选择了进修学习,既能提升自己,又能在未来找到更好的工作,真是一举两得。
情境三:政府出台了一项环保政策,既减少了污染,又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便。

3. 注意事项
– 成语「一举兩全」强调的是和谐与双赢,但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显得过于理想化,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其适用性。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