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成語辨析

近義詞:

  • 長病纏身
  • 慢性疾病治療
  • 深遠影響的病痛
  • 持久不愈的病症

反義詞:

  • 一病即癒
  • 病癒迅速
  • 短暫疾病
  • 輕症無礙

押韻詞:

  • 痛楚長久,療法耐心
  • 病疾深沉,艾草延年

成語出處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原文為「衛侯有疾,卜之,曰:『期年不瘳,請更卜。』再卜之,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這句話描述的是衛侯(春秋時期衛國君主)長期患病,占卜師預言他需要長期治療,即使是三年的艾草也無法立即見效,暗示病情的嚴重性和治療的漫長過程。

成語典故

在古代,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有限,許多疾病被視為難以治愈或需要長期調養的慢性病。衛侯的病情被視為「七年之病」,意味著他的身體已經深受疾病困擾,不是短期內能夠康復的。而「求三年之艾」則是指尋求持久且穩定的治療方案,這裡的「艾」是中草藥艾葉,古時常用來灸治疾病,特別是用于溫經散寒、調理體質。

成語語法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一句中文成語,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形容病情严重,需要长时间的调养和治疗。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七年之病」和「求三年之艾」,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意象,強調治療時間之長。

成語結構

這句成語的結構為「定語+中心詞」形式。其中:
– “七年之病” 是定語,描述病情嚴重的程度,表示历时长久的疾病。
– “求三年之艾” 是中心詞,形象地表達了寻找持久治疗方法的情境,”求” 表示寻求,”三年之艾” 指需要三年份的艾草来治疗,艾草在古代中医中被用于调理身体。

成語用法

1. 用作比喻:这个成語常用来比喻长期积累的问题或困扰,需要耐心和时间去解决。例如:
“他的学业落后,就像七年之病,必须用求三年之艾的态度去补习,才能有所改善。”

2. 强调长期治疗:当我们想要强调某个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持久性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例如:
“对于慢性疾病,医生建议他要有耐心,因为这可能需要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精心治疗。”

3. 引申为困境的持久性:在描述某种困境或者困难需要长期应对时,这个成語也能派上用场。如:
“面对经济危机,企业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如同遭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逐步恢复元气。”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