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俗

成語:七情六俗

成語辨析

近義詞:

五情六慾: 與“七情六慾”同義,都指的是人的基本情感和欲望,強調人性中的豐富情感和物質追求。
人情世故: 雖然不直接指欲望,但同樣關注人與社會的關係,涉及情感和習俗。
世俗之見: 有時用來形容大眾普遍的看法和欲望,含有一定的貶義或中性意味。

反義詞:

四大皆空: 佛教用語,意指一切欲望和執著都應放下,達到心靈的空靈境界。
超凡脫俗: 形容超越常人,不被世俗的欲望和情感所左右,追求精神層面的淨化。
淡泊名利: 強調擯棄對世俗利益的追求,與七情六俗形成對比。

押韻詞:在古代詩詞中,“情”和“俗”並不是嚴格的押韻詞,但在某些句子中,它們可以構成音韻上的關聯,如“情感深沉,俗世紛擾”。

成語出處

“七情六俗”這一成語並非出自傳統的經典文獻,而是現代漢語中的一種說法,用來概括人的各種情感和世俗生活中的欲望。在古籍中,“七情”一詞最早見於《禮記·雜記》,而“六欲”則源自佛教的教義,後來在民間逐漸融合,形成現代意義上的綜合概念。

成語典故

雖然沒有特定的成語典故專指“七情六俗”,但我們可以從“七情”和“六欲”的來源來構建一個大致的聯想。在古代中國傳統文化中,“七情”通常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基本的情感狀態,它們反映了人與世界互動時的基本情緒反應。而“六欲”在佛教中,除了生死欲外,一般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欲、細滑欲和人相欲,這些欲望與人的感官和社交需求緊密相關。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將這兩種概念結合在一起,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體驗到的各種情感波動和物質追求,包括但不限於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對物質享受、知識追求等方面的欲望。這種成語反映了人性的複雜性和生活的多元性。

一、成語語法

七情六俗這個成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七情」和「六俗」。它通常被用來形容人的情感豐富和社會風俗的多樣性。其中,“七情”指的是人的基本情感,包括喜、怒、哀、樂、愛、惡、欲;而“六俗”則代表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六種習俗或風尚。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描述社會生活多姿多彩的詞彙。

二、成語結構

核心詞:七情六俗

語素解釋:

七情: 指人的七種基本情感,如喜怒哀樂愛惡欲。
六俗: 泛指社會上的六種常見習俗或風尚。

語法形式:主謂結構,例如:“他的行為充滿了七情六俗,顯示出豐富的人性和社會經驗。”

三、成語用法

1. 正面描述:當我們想表達某個人或事物具有豐富的情感和多樣的生活體驗時,可以用到「七情六俗」,如:
示例:他的生活經歷豐富,言行舉止中透露出七情六俗,讓人感到十分親切。

2. 中立評論:在某些場合,若要客觀地描述社會風貌或文化特色,可以使用「七情六俗」來形容:
示例:那個城市的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交融,呈現出一種獨特的七情六俗景象。

3. 負面批評:如果想要批評某些過於世俗或情感失控的現象,可用以帶出批判意味:
示例: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做法,實在缺乏長遠考量,實屬七情六俗之見。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