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俱備

成語辨析:

近義詞:

完備無缺 – 形容事物已經準備得很完善,沒有遺漏。

一應俱全 – 指所需的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准備就緒 – 所有必要的條件都已經準備妥當。

事事順利 – 形容各方面進行得都很順利,沒有阻礙。

有備無患 – 事先有所準備,就不會遇到麻煩。

反義詞:

一籌莫展 – 形容毫無頭緒,什麼也做不成。

未雨綢繆 – 未提前做好防備,與「萬事俱備」相反。

功虧一簣 – 事情進行到最後一步卻功敗垂成,缺乏最後關鍵。

押韻詞:

前功盡棄

全力以赴

大功告成

成語出處:

「萬事俱備」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作者為明朝作家羅貫中。它是由故事中的著名場景衍生出來的,描述的是孫劉聯軍準備在赤壁與曹軍對壘時,周瑜和諸葛亮已經精心策劃並準備了所有的戰略和資源,只剩下風向這個關鍵因素才能完成火攻曹營的計劃。

成語典故: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和諸葛亮各自領兵,孫劉聯軍欲借助水軍力量大敗曹軍。周瑜建議使用火攻,但由於東風的缺席,無法形成對曹軍的有利風勢以助燃燒曹營的船只。諸葛亮以天象為由,說風向早晚會變,他甚至向周瑜保證「借」來三天三夜的東風。最終,在諸葛亮的智謀和法術協助下,東風如期而至,周瑜得以成功執行火攻計劃,奠定了三分天下格局的基礦。

具體分析:

萬事俱備,這個成語強調的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準備工作要做得非常到位,包括人力、物力、策略等各個方面都已準備就緒。然而,正如周瑜和諸葛亮的故事所示,即使再完善的準備,也需要恰當時機的配合,否則計劃可能會受挫。因此,這個成語也提醒我們在行動時要考慮到所有可能的因素,包括不可控的外部環境。

【萬事俱備】—— 成語探討

一、成語語法

「萬事俱備」是一個四字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原文為「吾聞之,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這裡的“俱”是指都已準備齊全,而“備”則有準備的意思。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固定搭配,強調所有條件和準備都已經完成,沒有遺漏。在句子中通常作為狀語,用來形容事情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得很完善。

二、成語結構

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萬事”和“俱備”。其中,“萬事”指的是許多的事情或者各方面,而“俱備”則表示全部齊全、準備就緒。整個成語的結構為狀中結構,即一個狀語成分“萬事俱備”描述主語的狀態或行為,如“他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成語用法與範例

1. 用於描述準備工作的充分程度:當我們說某個人或組織對某個計劃或活動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就可以使用「萬事俱備」來表達。例如:
– 「我們已經萬事俱備,只待開工。」

2. 用於預示成功:當一件事情的所有條件都已經準備好,那麼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增大。例如:
– 「這次比賽,我們團隊萬事俱備,相信可以獲得佳績。」

3. 比喻臨時抱佛腳: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有人臨時才想到某件事情的準備,我們可能會用「萬事俱備,只欠一縷香」來諷刺這種拖延和不足。例如:
– 「如果早點開始準備,現在也不會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局面了。」

4. 用於評價歷史事件:在評述歷史人物或事件時,可以借鑒這個成語來表達他們的成功因素。例如:
– 「漢武帝雄才大略,確曾做到了萬事俱備,方能開疆拓土,奠定漢朝盛世。」

發佈留言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